盡管中國造船完工量已經超過韓國排名全球第一,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到目前為止中國造船業整體船舶設備國產化配套率仍然很低,不超過50%,相比日本的超過95%、韓國的超過90%的國產化配套率相去甚遠,在出口國外船舶上國內自主品牌的船舶設備更是難見蹤影。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將近百億美元的船舶設備產品,除了船舶動力設備外,排名第二的就是通信導航設備,約10億美元占整個進口船配產品市場15%左右。數據凸現了中國造船業的真實現狀,但是,在這個數據的背后也讓我們同樣看到一個孕育商機的新的市場。
早在多年前,一部分有長遠眼光的國內船配企業就已經嗅到商機,同時他們清楚的意識到通信導航設備在未來船舶業的重要性和發展趨勢,并開始悄悄布局并投入資金研發核心技術設備,這樣的付出似乎已經看到了收獲。而就在全球船市處于極其困難的現實下,在眾多國內船企訂單匱乏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中國造船業似乎在悄悄醞釀著一些新的變化。在船舶通信導航設備市場,這個基本由國外品牌壟斷的船舶核心領域,來自中國船企新的產品和企業面孔不斷出現,給中國造船業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成為艱難前行的船市下一個新的亮點。
|